受原油價格下滑的影響,石油加工行業今年前兩個月盈利57億元,與去年同期虧損101億元形成鮮明反差。“一盈一虧”之間相當于新增利潤158億元,占全部新增利潤的15.2%,拉動規模以上企業利潤增長2.6個百分點。
在基礎原材料領域,鋼鐵行業延續了上個季度利潤由降轉升的勢頭。在鐵礦石價格下滑,以及同期數較低等因素的影響下,鋼鐵行業實現利潤14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倍,新增利潤138億元,占全部新增利潤的13.3%,拉動規模以上企業利潤增長2.3個百分點。
此外,平板顯示器、平板電腦和移動通訊設備等電子產品生產和銷售保持了相對較快的增長勢頭。全行業前兩個月實現利潤23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9%,新增利潤111億元,占全部新增利潤的10.7%,拉動規模以上企業利潤增長1.8個百分點。汽車行業生產和銷售均保持較快增長,實現利潤61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9.8%,新增利潤101億元,占全部新增利潤的9.7%,拉動規模以上企業利潤增長1.7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轉型壓力大
受節能減排、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高載能行業的快速增長缺乏可持續性,工業必須加速轉型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曾經表示,2013年是黨的十八大之后的經濟開局之年,能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檢驗經濟是否開好局的關鍵。從工業經濟看,關鍵是產業結構升級,提升投入產出效率。
不過,我國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壓力確實不小。以電力、石油加工和鋼鐵等為代表的重工業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貢獻率偏高,雖然與這些行業利潤的同期基數偏低以及原材料價格下滑等因素也有一定關系,但總體上表明我國工業經濟發展中依賴重工業、依賴投資的狀況并未得到明顯改善。
記者了解到,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工業增加值出現明顯回升,大多數門類行業都呈現景氣回升的態勢,其中采礦業、批發零售、房地產業回升幅度相對較大。不過,重工業發力相對明顯,仍是拉動工業增加值增速回升的重要動力。其中,鋼鐵、有色金屬、化工等高載能行業以及電力行業自去年四季度以來明顯升溫。
專家指出,在節能減排這一硬指標的約束下,高載能行業的快速增長顯然缺乏可持續性。而且由于受困于產能過剩形成的巨大壓力,鋼鐵、有色金屬、化工等行業后期盈利能力將面臨更大考驗,特別是在工業增加值和利潤回升的情況下,銷售利潤率能否維持在相對合理水平,已經成為行業企業必須重點關注的課題。
此外,也有研究機構分析認為,今年下半年,在多種因素作用下,由投資帶動需求以及成本下降帶動企業盈利改善增長的動力將難以持續。
有關專家表示,在人口結構變化導致勞動力供給減少、資源環境承載壓力不斷加大的背景下,工業企業應把更多精力放到淘汰落后產能、節能減排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來,加強科技創新,加快推動企業創新戰略從重視技術引進到重視自主設計、集成創新的轉變,通過自主創新,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提升企業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