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他從車間走進人民大會堂 來源:鞍鋼日報
2021-04-30
他是大學生,卻做了14年的一線工人;他是解決行業技術難題的大拿,卻最怕別人叫他專家;他曾獲得全國發明金獎3項、銀獎3項、銅獎2項,國際發明金獎2項,國家專利14項,2018年榮獲國際聯合會(IFIA)頒發的“卓越創新獎”,卻始終感謝企業、老師,說這是大家的功勞,他是2021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鞍鋼股份煉鋼總廠連檢三連鑄班“80后”點檢班長劉鐵。 從機器轟鳴、緊張忙碌的生產現場到人民大會堂,這條路,劉鐵走了14年。 2007年,劉鐵從沈陽工業大學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畢業,入職后選擇在生產一線工作,干著很多工人師傅眼中大學生不愿干的臟活、累活。他要向被譽為“工人學霸“林學斌和“工人發明家”李新林學習,做個“有出息的工人”。 煉鋼總廠的核心鋼種、高附加值產品均出自RH精煉爐,想要提升企業的產品競爭力,就必須確保RH精煉爐穩定運行。作為一名點檢員,在劉鐵接觸的眾多RH爐設備故障中,最難處理的要數真空度故障。2009年,三分廠的一次1號RH精煉爐故障至今讓劉鐵“耿耿于懷”。由于真空度始終不達標,導致連續停爐7天,最終不得不求助外方專家。劉鐵在現場一邊觀察外方專家的處理過程,一邊暗下決心,“一定要吃透RH精煉技術,這么重要的關鍵核心技術,必須得掌握在咱自己的手里。” 想要摸清RH精煉爐的“脾氣秉性”,就得深入了解它。為此,無論是哪個分廠精煉爐真空度有問題,劉鐵總會第一時間到場,做好詳細的紀錄。幾年下來,他成了大家口中的真空處理專家。 2013年,大連東北特鋼集團一臺RH爐因真空度故障無法生產,向鞍鋼求援,鞍鋼派出劉鐵前往支援。當他只身進入車間時,現場的師傅們用懷疑的陽光打量著這位年輕的小伙子。劉鐵沒說什么,只是認真地詢問故障現象、操作過程和存在的問題,仔細觀看各種參數曲線、變化趨勢,在現場逐層平臺檢查各種設備狀態。憑借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對RH爐設備進行了整體分析,經過2天不懈努力,終于成功找到了故障問題所在,并很快將真空度調整到了達標值。 劉鐵常把自己比作“設備醫生”。“為啥大家都認為北京的醫生厲害,就是因為人家看過的病例多,經驗也多,處理問題得心應手。我們也一樣,想要成為最厲害的‘醫生’,就要扎根一線,腳踏實地去處理一個又一個故障,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 2016年劉鐵總結的RH真空度“兩圖一表故障查找法”被評為鞍鋼集團先進操作法,該項操作法在全鞍鋼真空系統中被廣泛推廣運用。他研究的RH精煉爐密封段盤根快換技術,得到了國內真空爐技術權威機構——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股份公司爐外精煉裝備研究所的高度評價,該項成果開啟了國內真空領域密封段盤根在線快速更換的先河,年創效益753.8萬元。針對RH精煉爐頂槍經常出現回火燒槍問題,他巧妙地研發出防回火技術,徹底攻克了國內真空爐普遍存在的頂槍回火技術難題,創造了國內冶金行業RH頂槍使用壽命最長紀錄。他發明的“真空泵系統檢測技術”使國內真空精煉爐行業泵系統查找技術向前邁進一大步,此項技術將國內傳統真空故障查找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二,年創經濟效益360.47萬元。
|